南门街道尚智社区的退休老人虞培平,从未在学校当过老师,但很多人见到他都会喊一声“虞老师”。这个老虞有什么能耐,让那么多人甘愿当学生?16日,记者在雉山路附近见到了热心助人的老虞。
热心公益资助山区孩子
老虞今年64岁,2009年退休以后他也没闲着,慢慢喜欢上了萨克斯和口琴等乐器。16日上午,记者走进老虞家门时,他正在摆弄自己的宝贝乐器,拼装好萨克斯以后马上给记者吹了一小段。悠扬的萨克斯演奏完毕后,笛子、口琴接连上场,屋子里乐声不断。
“别看我60多岁了,学东西不比年轻人差。”老虞自信满满地说,自己接触这些乐器其实只有3年多,但因为学得快又坚持练习,吹奏得还不错,现在还收了不少徒弟。徒弟们有的是社区里的邻居,有的是以前单位的同事,大家一有机会就去公园切磋技艺。老虞教学生,花了不少功夫,但他坚持分文不收。“一句虞老师就够了,哈哈。”老虞说。
老虞退休以前,在单位当过工会主席,经常组织职工献爱心,慰问山区留守儿童。2005年开始,他跟一名龙胜山区的女孩建立了一对一帮扶的关系,每年都会寄钱资助女孩读书。
退休以后,老虞一如既往坚持公益,他加入了多个公益组织,一有时间就跟着大家去全州、龙胜、兴安的山区,把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和文具送到留守儿童手中。老虞说自己退休了有的是时间。因此,每次慰问活动他总冲锋在前。
轩辕嘉雪志愿者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黄女士告诉记者,老虞是中心所有志愿者中年龄较大的,但热情一点不比年轻人低,去山区给孩子们送书路途遥远,他经常二话不说自己开车,载着志愿者和书籍文具去山区。
高考志愿填报达人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考考生和家长也开始喊他“虞老师”了。原来,老虞还是个高考志愿填报达人。
“2002年我女儿高考,从填报志愿到顺利录取花了我太多心思,查资料、打电话,几乎是茶饭不思地给她当参谋。”老虞说,正是那时不断研究志愿填报,让他掌握了不少窍门。之后,虽然女儿已经顺利进入重点大学,但老虞每年都会关注高考信息。
“首先肯定是看政策变化,然后要考虑各个学校历年的录取分数和不同专业的优劣,再仔细分析考生的分数给出建议。”老虞说,科学的建议来源于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对比。记者在老虞的笔记本上看到,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所学校的历年录取分数线等信息。
最近几年来,找老虞咨询的考生越来越多。刚开始是社区里的孩子,后来发展到朋友和同事的孩子,他们找到老虞,让他出谋划策。老虞干脆建了个群,把一些有需要的家长组织起来,免费为大家提供咨询服务。
热心助人不计得失
老虞说,虞老师可不是白叫的,想给别人当老师,自己就得多下功夫。
因为在资料储备上花了很多心思,老虞总能给考生一些合理的建议。十几年来,经他指导填报志愿而顺利进入理想学府的考生不计其数,其中很多都是踩着分数线被录取的。比如,2015年,一名离录取线还差一分的考生,在老虞的建议下填报了西南大学,后来该校下调录取分数线两分,该生被幸运录取。
虽然彻夜查资料,解答家长的咨询,老虞非常累,但每次看到家长发来的录取消息时,他都很满足。有家长要给“辛苦费”,还有人要送礼请吃饭,他都拒绝了。老虞说,“免费提供咨询服务,我觉得很开心满足,一旦收钱收礼,性质就变了。”
“喊他喝油茶还要AA制,从来不让我们出钱。”考生家长莫女士说,为了孩子填报志愿的事,他们没少麻烦老虞,而他总是耐心解答。如今孩子顺利被211院校录取,真的很感谢虞老师。
记者高磊盈(桂林晚报)
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wb/html/2017-08/17/content_1670920.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