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兴安县兴安镇柘园小学内彩旗飘扬,乐声激昂,全校的学生齐聚在操场上,等待着希望书屋捐建活动的开始。早上9点,当抱着图书的爱心人士进入会场时,孩子们几乎是一拥而上,领到崭新的图书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这个希望书屋的捐赠方是桂林市轩辕嘉雪爱心之家。至此,“轩辕嘉雪”已经捐建了53个书屋,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心建造起了一座“爱心大屋”。
亲身经历坚定决心
“轩辕嘉雪”目前的负责人名叫黄德萍。说起参加这个公益组织,她感慨良多。
“萍姐,想不想一起做件有意义的事情?”2009年9月的一天,当时还在阳朔工作的黄德萍,接到了好友伍栩阳打来的电话。当时,伍栩阳的朋友黄正君打算在桂林建立一个民间公益爱心组织,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听到这个消息,黄德萍心潮澎湃。集结爱心人士一起帮扶贫困,也是她一直以来想要做的事情。不过,参与一个这样的组织需要长期在桂林市内活动,还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已经习惯了“上班工作,下班做饭”稳定生活的黄德萍,也有些迟疑了。
当年10月,黄德萍亲戚家的两个孩子辍学。对此,亲戚也很无奈:家里条件实在太差了,连吃饭都成问题。
“这么小的孩子,不上学怎么行呢?”听闻此事之后,黄德萍彻夜难眠。第二天,她上网查了一下,发现阳朔当地就有一个专门帮助贫困儿童的公益机构,于是马上进行联系。之后,在这个公益机构的帮助下,亲戚家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
“别人可以做,我们也可以做,还要做得更好。”经历此事之后,黄德萍下定了决心,给伍栩阳打了电话。
5年筹得310余万元
2010年10月,“轩辕嘉雪”爱心之家正式成立。之后,志愿者们利用论坛、QQ群等方式来进行宣传,很快吸引了上百名爱心人士加入。几位负责人经过初步沟通之后,决定将为中小学捐建书屋作为主要活动。当听说要帮桂林的学校捐建书屋后,爱心人士都非常踊跃,纷纷解囊相助。
2010年年底,“轩辕嘉雪”走进兴安县漠川乡中心小学,用筹集到的3万余元资金购买了3000册图书,在该校建起了第一个“希望书屋”。
“事实上,刚开始参与时,我还是很担心的。这毕竟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是靠着大家的热情建立起来的,时间久了,这种热情还会存在吗?”黄德萍回忆说。
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组织成立五年以来,大家的热情丝毫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高涨。轩辕嘉雪已募集到了310余万元的爱心资金,陆续捐建了53座“爱心书屋”。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立了旨在专门帮扶环卫工子女的“阅心慈爱基金”,为获得三好学生的环卫工子女颁发了近8万余元的奖学金。
热心就是前进的动力
黄德萍说,第53座“爱心书屋”的捐建和往常一样,也是大家通过QQ群组织起来的。确定要捐建书屋的学校之后,在QQ群里发出消息,资金筹集到位之后,再由专人采购图书。
“我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QQ群上沟通,聊得火热的志愿者们,现实中很多从未见面;我们也没有经费,募捐来的钱都用来买书,平常活动用的钱都得自己来垫;我们也没有交通工具,到县里面捐建书屋,都是由志愿者们‘刷关系’借来的司机和车。”12日,从兴安返回桂林的路上,“轩辕嘉雪”的志愿者路妮告诉记者。
3年前,路妮成为“轩辕嘉雪”的一名志愿者,从此,她将绝大多数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这个组织,出钱、出力、出时间,她忙得不亦乐乎。
“参加公益组织费心费力,到底为了什么?”记者问路妮。
“刚才我们准备从兴安走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拉住我,递给我一个她自己做的纸扎工艺品,还甜甜地说了声‘谢谢姐姐’。忙了一天,我本来很累,这一下我觉得很欣慰。你问我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样的一次次经历就是我最大的收获。”路妮回答。
黄德萍说,包括她自己在内的“轩辕嘉雪”的志愿者,都有正式的工作,有公司老总,有公务员,有白领。大家之所以能义无反顾地投入进来,完全是因为一份公益热心。
想把爱心播撒得更远
有人出钱出力,也会有人提出一些质疑。“轩辕嘉雪”的几位创办者认为,有质疑很正常,重要的是把工作尽可能地做到位,取得大家信任。于是,募捐而来的资金和去向明确地公布在网上。
13日,记者打开桂林轩辕嘉雪爱心之家的网站,在捐款明细的栏目内,小到5元,大到20万元,每一个爱心企业、个人的捐赠都被一一列出,而这些资金的去向,也标了出来。
现在,轩辕嘉雪的创立者黄正君已经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北京,并继续开展爱心捐赠活动,而伍栩阳离开桂林到深圳工作,身在桂林的黄德萍负责起了轩辕嘉雪的运营活动。当下,轩辕嘉雪的QQ群里有500多名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从8岁的小学生到70多岁的老人都有。
黄德萍说,公益之行,大家都还在路上。有建设希望书屋意愿的中小学,都可以和“轩辕嘉雪”联系,他们将会尽全力帮助。而在未来,“轩辕嘉雪”还希望能将活动范围扩大到南宁、柳州等广西的其它地方,也希望把爱心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记者高磊盈/文 滕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