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公益互动
媒体报导
感恩墙
爱心义卖区
首页  >   公益互动  >  感恩墙
 
感恩墙
浅谈我的公益理念

---南昌义工联 邹帆
 
这个题目很大,而我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却很平常,所以很多时候,有心想写点自己的小看法,可是每每开了头,却苦于词穷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今天试着用笔,来描述我心里的公益理念和文化
      
首先,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人公益组织?因为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公益组织就是这个连接向善之心和受善之人的平台,很多时候,我们周围不缺乏资源,缺乏的是把资源整合到一起的纽带,公益组织充当的恰恰就是这个纽带。因为公益组织更多是人们的向善之心的**,因为它更多的是人们道德层面的需求,所以,人们往往又对这个组织抱着很高的期望,每个公益组织组成的初期,几乎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理想主义者的**,从最初的一个共同的想法做起,慢慢的组织大了,加人的会员也多了,但是分歧却产生了,为什么?因为最初的想法和行动,往往是几乎所有参与人员共同讨论或者同意的结果,因为大家在这个想法酝酿的过程中就参与了它的降生,所以不容易产生分歧,就算是有分歧了,也能够很好的内部沟通,因为不存在什么资历问题,这个时候,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和权威尤其显的重要。但是经过了最初的招兵买马,队伍大了,决策的过程和范围却越来越小,因为大家已经习惯决策的过程中只征询最初的那几个参加过有资历的人,而往往忽略了组织里其他那些相当边缘的义工,不需要特别任命的,这些有资历的义工,他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组织里的领导团队,而问题,也往往从这里开始,让我们来分析下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吧:
     
这些最初的义工成了公益组织中的骨干力量,在每次组织的活动中,开始担纲负责人的职务,因为公益组织的义务和半松散的特性决定了它没有一套很明确的用人考核制度,负责人的任命随意性很大,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负责人是否有经验,是否有时间来完成这次活动,而更重要的领导力却很少去考虑,甚至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果这个负责人有很高的公益理念也罢,如果这个负责人本身对公益的认识就很有限,在公益活动中又不能很好的将自己从普通义工的单一思考方式转换成活动负责人的思维,那么当面对活动中和活动后出现的问题时,更多的是呈现受害者思维”---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认为自己被伤害了,对与自己不同意见者充满敌视....如果放任这种思维的蔓延,那么可以预见,分裂几乎不可避免。
      
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形式不同,但是道理是互通的,可以借鉴成功的企业的经验,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公益组织文化,曾听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留名几个月,不妨去栽花,如果你想留名几十年,那不妨去种树,但是如果你想留名的更长久,那你只有去培养一种观念了”----观念虽然无形,但它却决定着我们人生。小到个人,大到一个群体,只有文化理念活着,那么他/她就不会消失,培养这种独有的文化,是一个组织长久生存的根本。
     
公益组织的文化理念是什么?愚以为,至少要包含这几个方面:包容精神、奉献精神、互助精神、自省精神更重要的是具有强烈的沟通意识和团队意识,它要求义工不仅能不怕苦不怕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能够容忍不同意见和观念的心,有意见不怕,只要肯沟通愿意沟通,总能达成共识,出现问题也不怕,只要有积极的应对态度和措施,总能解决危机,出现了批评也不怕,换位思考对方的苦心,反躬自身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流言蜚语当成修身的基石。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当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不是用猜忌,甚至毫无风度的人身攻击和谩骂来激化矛盾,而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看待意见本身,时刻提醒自己,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是曾经并肩工作的人,伤人的话少说,伤人心话不说,凡事都给自己给朋友留点余地,顾全大局,以团队目标为自己的目标。
      
组织在发展,文化理念跟不上,就像人只有躯体没有精神力一样,只有做好公益理念的培训工作,使每个进入组织的义工都能明确组织的目标,在活动中能够很好的贯彻目标,才能保证组织长久的发展和完善。
已浏览1329次  发布日期: 10/23/2013 5:05:46 AM  发布:admin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新闻动态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版权所有:桂林轩辕嘉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QQ群:96662561 桂林群: 61223351

 技术支持:目标网络  桂ICP备10200360号